|
||
|

得荣县卡龚村太阳能光伏泵站提水扬程近500米,被当地群众称为“高山上的甘露”
一、告别有水难用,科技来帮忙。四川干旱河谷和高半山主要分布在岷江、大渡河、金沙江、雅砻江“四大流域”,区内水资源总量丰沛,但河谷深切、山高水低,开发利用难度大,成本高。“听水响、望水流,年年用水愁”,是这些地区“有水难用”的真实写照。为破解这个问题,四川省委、省政府于2016年开创性提出实施干热河谷生态治理产业脱贫工程,水利厅、财政厅主动创新作为,依托有关科研院所,革新传统电力提灌方式,推动太阳能发电、高效容积泵技术集成融合,发展形成光伏提水新技术,并在干旱河谷地区成功试点建设和推广应用,既利用了当地丰富的光热资源,又克服了传统电力提灌扬程低、运行成本高的缺点。目前,已累计建成提水装机8285千瓦,新增年提水能力超过700万方。
巴塘县中咱村太阳能光伏泵站年提水能力30余万方,年可节约用电近40万度,节约电费20余万元
二、告别产业难兴,脱贫更稳定。干旱河谷和高半山地域广袤,有丰富的土壤、充足的光照、特殊的立体气候,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。但过去由于缺水,发展产业犹如空中楼阁;现在水的问题解决后,产业梦想终于走进现实。以四川甘孜州为例,“十三五”期间,他们以“南路干旱河谷地区为重点,东路、北路高山半高山干旱河谷地带为补充”,“插花式”布局太阳能光伏泵站,因地制宜调整种养结构,发展形成了“得荣县因都坝葡萄”、“乡城县热斗苹果”、“丹巴羊肚菌”、“巴塘县中咱毛桃”、“德格温拖蔬菜”等几十处不同特色农业产业园区,实现“建一座泵站,灌一片产业,富一方百姓”,为贫困群众可持续脱贫奠定了坚实支撑。
德格县温拖村依托太阳能光伏泵站,发展现代农业3000亩,实现年销售收入1920万元
三、告别生态难护,发展更绿色。干旱河谷和高半山降雨量小,蒸发量大,局部地区土地沙化、荒漠化问题突出,水土流失严重,生态系统脆弱。通过建设太阳能光伏泵站,在解决生产、生活用水基础上,兼顾生态用水需求,可逐步恢复区域生物生产力,遏制生态退化。此外,太阳能光伏泵站利用清洁能源,不仅降低了煤炭、柴油等化石能源消耗,还有效减少了碳粉尘、二氧化碳、二氧化硫等排放。地处长江、黄河源头地区的甘孜州,在光伏泵站灌区全面推行低压管灌、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,改传统“大水漫灌”为“精准滴灌”,既提高了用水效率,又降低了对土壤的冲刷,保持了水土,为保障“一江清水向东流”、建设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作出积极贡献。
本文来源中国节水灌溉网,如有侵权,请联系45399128@qq.com.